《山东冶金》 2005年第1期
铸钢轮类铸件系列化生产工艺设计
牟相山
(济钢集团 石横特殊钢厂,山东 泰安 271612)
摘 要:介绍了齿轮铸件的结构取值比例以及冒口和浇注系统的设计。轮类铸件采用系列化设计,简化了设计程序,稳定了铸件质量。
关键词:铸钢齿轮;轮类铸件;系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G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20(2005)01-0062-01
轮类铸件一般指齿轮、车轮等圆类铸件,这类铸件对毛坯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铸件再进行调质处理时,由于组织不致密,容易使铸件产生裂纹,导致铸件报废。通过采用系列化设计,可有效地提高铸件实物质量。以齿轮铸件为例,介绍轮类铸钢件系列化设计的过程。
1 铸件结构的审核
齿轮类铸件结构有单辐板、双辐板、多辐板。但无论哪种结构的辐板,轮毂厚度T2(见图1)与轮缘厚度T1应接近,相差过大易产生裂纹。轮辐厚度t太小容易造成轮辐与轮缘交接处产生裂纹,t值太大,铸件容易产生缩松。因此结构审核对确保铸件的质量尤为重要。

图1 齿轮类铸件结构示意图
铸件结构可采用下面的表达式进行验算:
(1)对ZG270-500齿轮的要求:T1≤3t,T2≤4t:t
= r≥15mm,c=t,d≥t
(2)对ZG310-570、ZG340-640及合金齿轮的要求:T1≤2t(齿轮直径大于2000mm时,T1≤25t);T2≤3t:t=r≥25mm,c=t,d≥t
2 冒口的选取
对于批量生产的铸件,以采用专用冒口为佳;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铸钢件采用标准冒口为佳。专用冒口设计一般以铸件热节圆为基础选取冒口的短轴尺寸,再以补缩距离为依据选取长轴尺寸。在生产中大多数还是使用标准冒口。
2.1 冒口尺寸的确定
生产中为简化设计,对冒口的选取一般根据铸件热节圆的大小来选取冒口的大小,热节圆的大小一般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T=B +(t/2+r)2/(B+2t) (1)
d冒=(1.8~2.0)T(保温冒口) (2)
式中 T—热节圆直径;
B—轮缘、轮毂厚度;
t—轮辐厚度。
也可以用比例法放样确定,如比例合适,放样法较准确,采用CAD绘图放样,确定T值更为准确。
2.2 冒口补贴的确定
为确保铸件顺序凝固以及有效补缩轮辐与轮缘交接处,铸件需要采用补贴(见图2, R1、R2、R3为过
渡连接过渡圆半径。采用如下方法确定补贴值:R1=T=(1.1~1.2 )R,
T1=(1.3~1.5)T。

图2 冒口及补贴示意图
2.3 冒口个数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冒口的数量与铸件的水平补缩距离(冒口在水平方向的有效补缩范围)有关,轮类铸件水平方向的补缩距离L为(4~6)T。生产中冒口一般放在轮辐与轮缘交接热节处,对于直径较大的铸件,补缩距离不足,可以采用外冷铁激冷的方法来提高冒口的补缩效果;对于直径较小的铸件,补缩距离过剩,可以采用隔筋放置冒口的方法,无冒口的热节处采用内冷铁激冷,防止缩松的产生。
2.4 冒口验算
铸件工艺出品率过高,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过低,说明冒口过剩,造成钢水浪费。通过对铸件工艺出品率的验算,可以对冒口高度进行合理调整。齿轮铸钢件工艺出品率一般取67%~70%。
3 浇注系统的设计
齿轮类铸件的浇注系统一般采用切向浇口,对于高度大于200mm的铸件一般采用底返切入,使铸件各个部位热量分布均匀,不至于局部过热而引起裂纹及缩松。图3a为切向浇口的反向切入方向;最好不要采用顺向切入(图3b),因钢液流速过快,易产生紊流,充型不平稳,对铸件内在质量影响较大。内浇口的数量选取能确保开放式浇注即可。

图3 浇口切入方向示意图
4 齿轮生产中常见裂纹及原因
(1)辐板与轮缘交接处裂纹:辐板结构不合理;热处理升温过快。
(2)冒口中心处裂纹:铸件出现缩孔、缩松;切割工艺不合理(合金钢、高碳钢冒口直径大于300mm时应采取热割工艺)。
(3)内浇口根部裂纹:内浇口处热量过于集中;内浇口比例不合适。
(4)热处理时出现裂纹:钢液不纯净,夹杂物较多;铸件组织不均匀,有缩松存在。
返回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