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冶金》  2005年第1期

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职能和作用

高正伟
(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结合当前公司制改革,从明确隶属关系、强化内审职能和发挥内审作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在公司制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借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20(2005)01-0048-02

Organization Setting, Function and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Company System Enterprises

GAO Zheng-wei
(Shando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ompany system reforming,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company system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re expatiated by nailing down the subjection relationship, strengthening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exerting internal audit effec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ment level and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organization setting; function; effect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搞好内部管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1 明确隶属关系,加强审计机构建设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进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并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据《公司法》对各层次赋予的职责权限,与过去的工厂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管理体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企业公司制改制前,主要负责人是厂长(经理),审计机构接受厂长(经理)的直接领导。实践证明,这种隶属关系使审计地位超脱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利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改制后,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经理要对董事会负责。但在目前,我国参与公司制改制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实际是一个领导人以不同的身份进行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工作,具有了两种权限。董事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被法律赋予了公司最高决策权力,同时兼任总经理,又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负责。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环境下,依据《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机构应当隶属于董事长直接领导,这样可以加强审计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发挥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超脱性和权威性的特点,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地进行。

2 内部审计的职能

2.1 监督职能
  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公司制企业形成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在内的管理治理结构,各自不同的财产负责关系和职权限定关系将这些不同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统一在一起,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委托经济责任和授托经济责任关系。审计监督,就是对授托经济责任人或单位、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会计核算是否合法合规正确,经济效益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真实,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国家财政财经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以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授托经济责任人和部门、单位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2.2 鉴证职能
  企业改制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许多公司又下设子公司、分公司及独资公司,使相互间的权责关系及会计核算程序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为对授托经济责任人或单位、部门的经济责任行为做出正确评价,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对所审计的事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这些取证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得出审计结论。任何一项审计工作完成,都是依据审计取证资料对审计事项做出合理判断,出具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决定。审计鉴证为对审计有关事项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凭据。
2.3 管理职能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审计的管理职能是通过监督检查而实现的。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找差距找问题,而是为了帮助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企业实行公司制后,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已不再是仅仅围绕财务收支,单纯地检查会计帐目,而更重要的是参与加强企业管理。如: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开展资产清理,配合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为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对公司所属单位的资产负债权益及损益开展审计;围绕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专项调查或审计等,通过这些审计活动的开展,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3 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防止会计核算信息失真,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经营决策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市场、对企业内部经济信息的正确判断和分析。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对经济责任人及单位利润、成本、收入、产量的实现是否真正取得了预计的经营成果进行总体经济效益评价,可以有效防止个别人或单位为了某个小团体利益而在财务会计核算上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段,保证上报公司的财务信息真实正确,从而为公司最高决策层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企业改制后,如果在管理上出现了薄弱环节,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如已作为坏账进行核销处理的应收账款,经过努力有的可以收回;改制前的账外资产未参与评估,改制后未重新建立完善登记账薄;对仍有使用价值,但不再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未经法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混淆成本开支范围,把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使大量资产不纳入正确核算管理等。对于上述现象,内部审计可发挥自己身居企业、了解情况、地位超脱且具有一定权威性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查盘点,摸清家底,堵塞漏洞,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3)加强企业自我监督,促进廉政建设。企业改制后,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经营活动,企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经营方向,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身的一种监督制度活动,应站在维护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立场上,及时揭露遏制企业在管理中的腐败现象,防止个别人员滥用职权,慷国家、企业、集体之慨,中饱私囊,从而有力促进企业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作风。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