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冶金
《山东冶金》  2005年第1期

矿石中SiO2、TiO2、P、Mn的联合测定

郭寿鹏1,2,杨景和1,丛红梅2,谭林青2
(1 山东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2 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采用碱熔法处理样品,用同一母液对矿石产品中的SiO2、TiO2、P、Mn进行了联合测定。通过控制测定的酸度,各元素线性良好,测得SiO2、TiO2、P、Mn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3.70%、4.00%、 4.44%、1.79%。该方法用于不同含量标准物质的测定,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矿石;碱熔法;联合测定
中图分类号
:O6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20(2005)01-0025-03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SiO2, TiO2, P and Mn in Ore

GUO Shou-peng1,2, YANG Jing-he1, CONG Hong-mei2, TAN Lin-qing2
(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2 Shando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Using alkali as flux to melt samples, several elements in ore including SiO2, TiO2, P and Mn can b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y controlling acid value correctly, the determination linearity of each element is good. RSD of SiO2, TiO2, P and Mn is less to 3.70%, 4.00%, 4.44%, 1.79%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 at deferent level with good results.
Key words
:ore; alkaline fusion; combined determination

  铁矿石、铁精矿、烧结矿、球团矿等矿产品,由于其成分复杂,在化学分析时多采用碱熔或者酸溶再回收残渣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测定各元素时需要的周期很长,大量的时间用于样品预处理。为此,探讨采用联测法测定矿石中SiO2、TiO2、P、Mn含量,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过程,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

1 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
  混合熔剂:取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硼酸研细混匀;盐酸:(1+6);草硫混酸:将3g草酸溶于100mL硫酸(1+9)中,搅拌溶解;钼酸铵:5%、3%;硫酸亚铁铵:5%,取5g硫酸亚铁铵滴入5~6滴硫酸(1+1),用水稀至100mL,搅拌溶解混匀;盐酸:(2+1);硫酸:(1+1);氢氟酸:(ρ为115g/mL);抗坏血酸:10%、3%,用时现配;二安替吡啉甲烷溶液:2%,取20g二安替吡啉甲烷,用盐酸(1+11)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盐酸—氢溴酸混合酸:(2+1);硝酸铋溶液:称取4g金属铋或称取9.30g硝酸铋[Bi(NO3)3.5H2O],煮沸驱除氮氧化物,加100mL硫酸(1+1),冷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浓度为4.00mg/mL;高氯酸—磷酸混合酸:(1+3);高碘酸钾溶液:称取5g高碘酸钾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60mL、硝酸20mL,温热溶解后,冷却,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亚硝酸钠溶液:1%;不含还原物质的水:将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加热煮沸,每升用10mL硫酸(1+3)酸化,加几粒高碘酸钾,煮沸几分钟,冷却后使用;
  硅标液:0.2mg/mL、10μg/mL;钛标液:50.0μg/mL、5.0μg/mL;磷标液:0.10mg/mL、5.0μg/mL;锰标液:1.00mg/mL、0.10mg/mL。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预处理
2.1.1
试样加工   将试样研细,粒度小于100μm。
2.1.2
预干燥   在约105℃的温度下将待测试样烘干至恒重。
2.1.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作空白试验,所用试剂须取自同一试剂瓶。
2.1.4
试样分解   将试样0.2000g置于铂坩埚中,加2.5g混合熔剂,混匀,于950℃熔融20min左右,取出,摇动坩埚,冷却。将坩埚置于预先盛有100mL盐酸(1+6)的烧杯中,搅拌加热浸取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坩埚,冷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
2.2 实验方法
2.2.1
硅的测定  测定硅时,试液放置不能超过12h。分取2.1.4制备的溶液5.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5mL空白试验溶液、10mL水、5mL钼酸铵(5%)溶液,混匀,放置10~15min。加15mL草硫混酸溶液,混匀,30s后立即加入5mL 硫酸亚铁铵溶液(5%),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10min。将部分溶液移入比色皿中,以随同试剂空白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硅量。
2.2.2
钛的测定
  显色液:移取2.1.4制备的溶液25.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5mL抗坏血酸(10%),混匀,加15mL盐酸(2+1),混匀,放置5min。之后加15mL二安替吡啉甲烷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40min。
  参比液:按显色液操作,但不加入二安替吡啉甲烷溶液,以盐酸(1+11)15mL代替。
  将部分显色液移入比色皿中,以参比液作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钛量。
2.2.3
磷的测定
  (1)分取2.1.4制备液50.00mL两份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硫酸(1+1)2.0mL、高氯酸2mL,加热至冒高氯酸烟,取下,稍冷,加盐酸—氢溴酸混合酸(2+1)10mL,继续加热至冒高氯酸白烟,取下、冷却,加15mL水,加热溶解盐类并蒸发至约10mL,分别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备显色。
  (2)显色溶液:于一份试液中加2.5mL铋溶液,加5mL钼酸铵(3%),混匀,加入5mL抗坏血酸(3%),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参比溶液:另一份试液中加5mL抗坏血酸(3%),混匀,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在室温下放置20min,将部分溶液移入比色皿中,于分光光度计700nm处,以各自的参比液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减去随同试样所作空白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磷量。
2.2.4
锰的测定   分取2.1.4制备液5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mL高氯酸—磷酸混合酸(1+3),加热至冒高氯酸烟赶尽盐酸。稍冷,加10mL硫酸(1+1)、加10mL高碘酸钾溶液(5%),用水稀释至约40mL,摇匀。加热至沸并保持2~3min,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不含还原物质的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将部分显色溶液移入比色皿中,向剩余显色液中,边摇动边加入亚硝酸纳溶液1%至紫红色褪去,将此溶液移入另一比色皿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3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减去随同试样空白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锰量。
2.3 计算
  根据下式计算各元素的含量:

  M(%)=(m1·V)/(m·V1×106)×100  (1)

式中 m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Si、Ti、P、Mn量,μg;
   M——试样量,g;
   V1——分取试液体积,mL;
   V——试液总体积,mL。
  将计算结果分别带入以下各式进行计算:

  SiO2 (%)=2.139×Si(%)  (2)
  TiO2 (%)=1.668×Ti(%)  (3)
  MnO(%)=1.2912×Mn(%)  (4)

3 结果与讨论

3.1 酸度试验
3.1.1
钛显色酸度试验   钛显色一般在盐酸介质中进行。试验了显色液中盐酸加入量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列于表1,确定显色时加入盐酸(2+1)15mL。从表1可以看出,在高酸度和低酸度的情况下,吸光度都有所增加,这是二安替吡啉甲烷在高酸度和低酸度下与其它干扰离子显色所至。因为盐酸与铁基体本身就显黄色,干扰钛的测定,所以必须严格配制参比液。
3.1.2
磷显色酸度试验   硫酸的加入量对磷显色有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证明,加入硫酸(1+1)1.5~2.5mL显色稳定。本试验取加入硫酸2.0mL。
3.1.3
锰显色酸度试验   试验了磷酸加入量对锰显色的影响,结果见表3。证明锰显色时酸度较宽,为此选用加入磷酸7.5mL。

 表1   酸度对钛显色的影响

盐酸加入量/mL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吸光度

0.200

0.195

0.184

0.182

0.181

0.181

0.182

0.193

0.195

表2   酸度对磷显色的影响

硫酸加入量/mL

0.5

1.0

1.5

2.0

2.5

3.0

3.5

吸光度

0.265

0.230

0.212

0.210

0.210

0.200

0.180

表3   酸度对锰显色的影响

磷酸加入量/mL

5.0

7.0

9.0

11.0

15.0

吸光度

0.320

0.323

0.324

0.323

0.321

3.2 工作曲线
3.2.1
硅工作曲线   移取一系列硅标液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10mL,加10mL空白试验溶液,以下按相应部分进行,绘制工作曲线。试验证明,硅含量在0~0.0014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通过调整分取液的数量可以测定含量最高达5.00%的硅。
3.2.2
钛工作曲线  移取一系列钛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5mL空白溶液、5mL抗坏血酸、15mL盐酸(2+1)、15mL二安替吡啉甲烷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40min。以不加二安替吡啉甲烷溶液的试剂空白配制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420nm处测其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试验证明,钛含量在0~0.001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3.2.3
磷工作曲线   移取一系列磷标液分别置于7个50mL容量瓶中,加2mL硫酸(1+1),以下按相应部分进行。在室温下放置20min,将部分溶液移入比色皿中,于分光光度计70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减去随同试样所作空白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试验证明,磷含量在0~0001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3.2.4
锰工作曲线   移取一系列锰标准液分别置于一组250mL锥形瓶中,各加7.5mL磷酸、10mL硫酸(1+1)。以下按相应步骤操作。将部分显色液移入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波长530nm处测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试验证明,锰含量在0~0.0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用上述方法分别对不同含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量,结果见表4~7。由表中数据看出,各元素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合,测定的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样品测定的要求,结果准确、可靠。

表4   硅的准确度试验结果 %

标样牌号

标准值 SiO2

测量平均值(9)

标准偏差

RSD

GBW07220

4.91

4.92

0.06

1.20

YSBC28735-95

2.09

2.09

0.04

1.91

BH0101-5A

0.16

0.161

0.006

3.70

表5   钛的准确度试验结 %

标样牌号

标准值Ti

测量平均值(9)

标准偏差

RSD

GBW07220

Ti 0.040

0.040

0.001

2.50

YSBC28735-95

TiO2 0.107

0.107

0.003

2.80

BH0101-5A

TiO2 0.025

0.025

0.001

4.00

表6   磷的准确度试验结果 %

标样牌号

标准值P

测量平均值(9)

标准偏差

RSD

GBW07220

0.014

0.0144

0.0005

3.47

YSBC28735-95

0.007

0.0070

0.0003

4.29

BH0101-5A

0.0046

0.0045

0.0002

4.44

表7  锰的准确度试验结果 %

标样牌号

标准值Mn

测量平均值(9)

标准偏差

RSD

GBW07220

0.113

0.112

0.002

1.79

YSBC28735-95

0.218

0.219

0.003

1.37

4 结 论

4.1 采用碱熔酸化的方法处理矿石样品,用同一母液对SiO2、TiO2、P、Mn等元素和指标进行测定,减少了样品的预处理过程,缩短了分析时间。
4.2
按此方法处理样品后,对不同含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试验表明,通过控制各元素测定的酸度,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