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导 新制度下首次物流统计信息发布

   》2005年5月

新制度下首次物流统计信息发布

    2004年4月29日的“2004年中国物流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而货运平均价值仅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这也是我国正式建立现代物流统计与核算制度以来,首次发布物流统计信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提出了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四大瓶颈——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社会物流运作粗放、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和物流组织管理水平偏低。这是基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所进行的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结果作出的分析。

    丁俊发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的惯性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而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偏低的现实也使其很难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目前物流对象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导致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此外,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物流企业绝大多数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是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导致运价过低,超载现象严重。相关的制约因素还包括物流基础设施滞后,也造成了运力紧张、产品滞压和库存增长的现象。此外,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地区条块分割、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管理费用过高等因素也制约物流业的发展。

    在对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的建议中,丁俊发认为,国家必须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来推动物流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看,物流发展要适度超前,疏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重要公共服务建设,国家应给予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