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报导 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应重点做好十项工作  

   》2005年5月

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应重点做好十项工作  

    2005年4月29 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加强钢铁产业政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上作了题为《贯彻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马凯指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工业的发展,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重在”和一个“根本改变”,即重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能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钢铁工业从大到强的根本转变,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国。

马凯提出,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保持合理规模和湿度增长速度,是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钢铁工业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生产能力已超出国内市场预期需求,必须控制低水平盲目扩张。综合考虑我国资源支撑、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定位还是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二是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国家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积极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优化空间布局是实现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钢铁产业的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

四是加快优化钢铁品种结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钢铁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着眼点。我国是产钢大国,但不是强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和四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能自给。因此,优化钢材产品结构,扩大国内紧俏产品生产能力,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是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五是努力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

六是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钢铁工业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 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七是合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立足国内,同时合理利用境外资源,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要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要求,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国外资源国的合作。同时鼓励企业与国外大型矿山企业签订长期购矿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供矿渠道。

八是着力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体现,也是钢铁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我国钢材的生产方式要转变,钢材的消费方式也要转变。提高全社会钢材使用效率十分重要和紧迫。全社会要树立节约使用、科学使用钢材的意识,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替代和废钢材回收,鼓励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材和耐腐蚀钢材,提高钢材强度和使用寿命,减少钢材使用数量。

九是继续深化钢铁企业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打破体制障碍,是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动力。钢铁企业要围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竞争力,加大体制创新力度,继续推进钢铁企业机制转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鼓励钢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但要保持必要的控制力。

十是加强和改善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和改善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一要合理控制总量,二要着力调整结构,三要适度调控出口,四要防止钢材价格过度上涨。

版权所有 不得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