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空间仍很大
2005年,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主题仍将延续,世界经济总体看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越南等经济的持续强劲;东南亚海啸灾后的恢复重建;尤其是中国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势头,财政货币的“双稳健”政策,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加速发展,北京奥运工程的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投资力度的加大,东中部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均将拉动全球钢铁的高需求和钢铁生产的持续增长。
有关方面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仍将在3%以上,中国经济增长则将在8.5%~9%的区间运行,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在20%~25%,进出口贸易不会低于20%,这些有利因素为钢铁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全球粗钢产量将再增6000万t以上,有望达到11.2亿t。此外,全球石油以及钢铁生产所必须的原燃材料紧缺、海洋及铁路运输的高价位,促使钢材市场仍将在高价位基础上运行。按照GDP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16%测算,预期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仍将可能增长15%以上。但钢铁企业成本将进一步攀高,钢材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利润空间将可能缩小。
1不可忽视今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风险
尽管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空间很大,但也蕴含着不少困难与风险。
(1)钢铁产能持续高增长与钢材表观消费增幅回落之间的矛盾。2005年五钢粗钢产量有可能达到3.2亿t,增幅达18%,而钢材表观消费量预测在15%。这就需要出口的增长和顶替进口。2004年第四季度,我国净出口钢322万t,使我国历史性地成为钢材坯净出口国。一旦世界风云突变,钢铁需求下降,出口受阻,进口增加,则钢铁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2)铁矿资源紧缺,竞争激烈,加剧钢铁企业采购成本上升。2005年将是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一年。2004年,我国进口矿高达2.081亿t,同比增长40.5%,我国产铁矿3.016亿t,增幅14.8%。2005年预计全国生铁产量将达3亿t以上,需消费成品矿4.7亿t以上,如进口再增加4500~5000万t,总计进口达2.5亿~2.6亿t,国内成品矿产量则需达到2.2亿~2.3亿t(折合原矿产达4.2亿~4.4亿t左右)。企业间争夺铁矿资源地竞争将更趋激烈,估计我国吨铁成本因进口矿石涨价将上升128元,再加上焦碳涨价使成本上升75元,预计吨铁总成本将上升203元。按去年我国产铁2.5亿t,总成本将上升507亿元。如今年钢材价格平均每吨降100元,相当于减少利润270亿元,总利润将减少770亿元,这是钢铁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部分企业可能因此退出市场。
(3)煤、焦、电、运等因素制约着钢铁工业生产。虽然这些支撑条件有所改善,矿石受供求影响,价格持续攀高,钢铁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与此同时,下游企业如汽车等则继续呈降价趋势,钢铁产品价格上调空间有限。按2005年钢铁工业5000万t左右粗钢产量的增长,则需再增加2亿t以上的运量,运输瓶颈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由于煤炭供应总体处于偏紧状态,直供电厂存煤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电力供应压力犹存。
(4)废钢资源紧缺,进口难度加大,吨钢耗废钢比重进一步下降。2004年一些国家增产钢材主要靠废钢,因而加大了对废钢出口控制,造成废钢货紧价扬。今年随着钢产量的增长,废钢资源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2 2005年特钢市场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尚存
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了特钢市场健康发展,预测今年国内特钢市场总体向好。尤其是国内特钢高端产品所占比例较小,市场占有率方面尚有拓展空间。但今年特钢市场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
(1)不锈钢产量增幅大于需求,预计2005年全年表观需求增长可能低于10%,而全年不锈钢产量增长达27%。
(2)进入WTO后过渡期,关税的调整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也会对特钢行业带来影响。如对取消铁合金的退税,且对镍实施2%的出口税,这将关系特钢原料供给,是利是弊尚难定论。
(3)国内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更将增加煤电油运的紧张程度,产生负面效应。
(4)中低档轴承钢产能大幅增长,而高档轴承钢仍需进口。我国轴承钢已连续三年以25~30万t的幅度递增,产品大多为中低档。因此,精品轴承钢将会继续看好。
纵观2005年全球钢铁业走向,市场潜力巨大,机遇多多。但同时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制约将更趋严峻。只有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者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