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当前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加快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与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建设循环经济型园区,把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发展循环经济型城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
二是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产品,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物质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激素,改造提升纺织、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着力提升汽车、电子信息、造船、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家电7个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开发资源节约型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资源节约设备和技术。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经贸、科技、环保等部门对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源节约科研项目优先列入重点科研计划,安排专项资金。
四是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力度。山东各级政府对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和产品给予扶持,对环境治理和资源再造的企业、个人给予鼓励支持。通过规划控制、土地征用、环保达标等多方面措施,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建立定额管理、计划供应、超量加价、累计递增的供水管理机制,限制洗车、建筑施工、绿化、环卫等特种行业用水,限制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
五是加强法规建设和行政执法。山东省将拟定《节能监察办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法规,逐步建立适合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法规体系。严肃处理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已经进入市场的限期退出。
六是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省上下都要认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省情,彻底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大省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适度消费、循环消费,鼓励节约使用、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改变透支资源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2005年1月
|